“马路战争”来自出租司机的说法,上班人都知道,此非耸人听闻,实为客观写照。
过去,街上汽车少,汽车与汽车,自行车与自行车,汽车、自行车与行人大家都客客气气礼让,除了文明修养的因素外,人体抵不过钢铁这个“小儿科”的知识,似不用赘言。
而今却大不同了,汽车与汽车“寸土不让”,两车相逼就差一毫相撞时,慢一秒钟的一方以急刹车告败。反正车速不快,除了乘车人吓一跳,没什么大不了;自行车则经常在汽车前横冲直撞,“反正你不敢撞我”,再说此“缝”不过,可能又得等20分钟;行人更是大摇大摆,仿佛早就忘了还有人行横道,因为经常堵车,长长的排队车龙中间“空子”颇多,何不“得过且过”?如此这般,北京的街头充满火药味,车人大战越演越烈。
此情此景,不知是否引起了有关人士的关注,并采取一定措施。比如张贴宣传告示,播放公益广告,在中小学生中进行有关教育……
众所周知,交通问题是北京难解问题中的“大哥大”。政府方面想尽了各种办法,道路管理、司机管理、记分、学习班培训、罚款……然而,内因是决定的因素,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。假如人人都变成谦谦君子,在街上主动礼让,交通问题可能会好得多。而交通礼让,又不单是司机的事情,而是全体市民都有分的事情,因此不妨来一个全市的宣传和鼓动,那时候,“12分”才会更加有效。
交通表现,往往是衡量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客观标尺。记得改革开放之初介绍国外先进城市的经验,最多被提到的便是“红绿灯问题”和行车秩序问题。
城建现代化程度突飞猛进的北京,怎么能容得街道上无休无止地乱糟糟呢?